您好,欢迎访问咸宁旅游资讯网!今天是2015年11月20日 Fri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咸宁市 - 通山县

Town通山县

通山,顾名思义,“环通皆山也”。据古文献记载:“以通羊、青山二镇各取一字”,而名通山。通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绿色宝地上繁衍生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在境内的墩头山、黄金岭、郭家岭等地,先后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穿孔石刀、绳纹陶片等古文物。“我爱通羊好,青山便是城;白云深处宿,一枕玉泉声。” ——宋.蒋之奇。北宋诗人 蒋之奇曾用惟美的诗句描述鄂东南九宫山下通山县的美丽。

通山不仅是湖北的旅游大县,水果大县,还是闻名全国的大理石之乡、楠竹之乡和茶叶之乡。这里是生态通山,森林覆盖率达67.4%,居全省前列;这里是红色通山,以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诞生地的名义彪炳史册;这里是画景通山,丰富的旅游资源经科学保护和开发,现已形成“游山、玩水、探洞、观古民居、谒闯王陵、品农家乐”的大旅游格局。

地理环境

气候通山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按地形和气温变化的特点,全县大致分为:中部丘陵平贩温暖湿润区、南北低山丘陵温和阴湿区,南部中低山温凉多雨多雾区。由于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匀,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山区多于丘陵平畈区。

全年平均气温16.3℃,全年暴雨多集中在4-9月份,尤以6-7月次数最多。

方位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4°14′—114°58′,北纬29°51′。

地形通山县地貌为低山丘陵区。境南幕阜山脉绵亘约150公里,为鄂赣界山,平均海拔800米,千米以上山峰10余座,最高点是太阳山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7米。大幕山横卧于北,平均海拔750米,最高点954.1米。县域中部丘陵、盆地交错分布。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78.6%。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缓降,最低点在境东富水水库库底,海拔20.13米。

自然资源

河流通山县境内溪沟纵横,河网密布,河道总长800余公里。主要河系5条-燕厦河、横石河、厦铺河、通羊河、黄沙河,流域面积2517平方公里。本境地表径流20.5亿立方米,过境客水径流1.12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3.8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4.15亿立方米。山泉250处。在海拔1500余米的九宫山铜鼓凸、风车口,山泉四时不枯,原三源乡迎风台温泉,水温达50℃。山泉250处。在海拔1500余米的九宫山铜鼓凸、风车口,山泉四时不枯,原三源乡迎风台温泉,水温达50℃。

矿产通山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2类48种。已探明的有煤、锑、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石、白云石、石灰石、玄武岩等。煤储量1308.1万吨,锑80万吨,大理石10亿立方米,花岗石1.2亿立方米,石英石5000万吨,石灰石6亿吨,白云石7亿吨。煤主要产地是横石、老虎槽、鲁家源、泉港等地;锑产地在徐家山、湄港。石英石、白云石主要分布在闯王镇;玄武岩主要分布在通羊、大路两个乡镇。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资源遍布域内多数乡镇,已全面开采。

交通

通山,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县城距武汉、长沙、南昌、黄石、九江、岳阳等大中城市仅百余公里。

铁路北靠京广铁路,还有即将开工建设的鄂州-通山、江西宜春-通山-咸宁两条铁路纵横交汇过境。

公路106国道贯穿全境,316国道穿界而过,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邻近境北。杭(州)瑞(丽)、大(庆)广( 州)、咸(宁)南(林)三条高速公路纵横交汇过境。

水路富水河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发源于通山与江西省武宁县交界的幕埠山脉八底洞。由西南向东北流经通山县,出 富池口注入长江。全县通航里程51公里,渡口码头19处。

历史

通山县历史悠久。唐尧建九州,通山地处荆、扬二州之交。春秋时属楚,秦为南郡地。汉高祖六年公南郡置江夏郡,下雉县属之。新莽改下雉为闰光县名。东汉献帝十三年复为下雉县。三国时属吴,章武之年,孙权改江夏郡置武昌郡,分下雉县置阳新县。唐太宗贞观之年公天下为十道,永兴县属江南道鄂州。南唐改差羊山镇为通羊镇。宋太祖乾德二年分永兴县置通山县,立县治所于通羊镇明洪武元年(1368)属兴国府,九年改隶武昌府兴国州。清康熙废 三年直属武昌府辖。

辛亥革命除帝制建立民国,通山县司湖北省第一区。民国三年改属江汉道。民国下六年,废道改属省直辖。民国二十年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建国后,1950年3月大冶行署析出阳新县燕厦、大畈、黄沙等地划入通山。1952年6月属孝感专区。1954年南林区高桥乡的黄泥档、三界宕、张家、孙家、花红等村及雨山乡的廖家山村划归崇阳县。1955年3月,阳新县八区白果乡陈村划归通山县。1971年,通山县杉木、太平、东源等地划归阳新县。1999年3月咸宁撤地设市,通山隶属未变至今。

民族风俗

通城花鼓戏通山采茶戏,因浓郁地方特色而广受群众喜爱,于2013年底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山县茶叶种植始于唐朝,盛于清代。每逢采茶季节,男女青年遍布茶园,放歌于碧绿丛中,这些歌始称“采茶歌”,是采 茶戏的来源。采茶歌,不仅在思想内容、文学语言等方面为采茶戏的形成开拓了道路,而且在音乐曲调方面为采茶戏奠定了基础。 例如,流传于杨芳林一带的《十二月采茶歌》就直接被引用到《送香茶》这个传统剧目中。
    后来,受黄梅、武宁等地采茶戏及汉剧的影响,通山采茶歌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强烈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通山采茶戏。
    通山采茶戏,分为南北两路发展传承:南路流传于富水河南岸,北路流传于富水河北岸。北腔比较粗犷,南腔较之婉转,共同 特点是锣鼓伴奏,一唱众和。

民间婚俗民情淳厚的通山农村,昔日姑娘订婚时多以自织的土布荷包作为定情物,所以民间山歌''绣荷包''至今传唱。姑娘出嫁时必须有自织的绣花荷包、土布被褥和绣花的枕头,门帘、床帘、鞋垫等做嫁妆,以显示新媳妇的心灵手巧和聪慧能干。

农村中的荷包绣品更是讲究花样的变化,既有插针缠线的绸缎荷包,还有内装香料的真皮荷包。而最引人注目的仍然是五光十色的土布荷包。这种荷包是用土布做出荷包的形状,然后用各种针法绣上图案:装上棉花-表示情意绵长;艾叶-表示爱意贞烈;桂枝-表示早生贵子;荷叶-表示家庭和睦。缝合后,再在荷包下面缀上串有苡米、莲子、香榧、铃铛的穗子,荷包上端系在绣带上,绣带上常绣有“一帆风顺”“情意深长”“万事如意”等字样。
    娶亲用的花轿,有“凤辇”之称。豪华绚丽,它集中了清代与民国时期的工艺精华。材料选用优质樟木、银杏木、椴木等长寿昂贵珍稀木材,采用浮雕、透雕、缕雕,贴金、彩描、绘画等工艺手法,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花轿。

通城山歌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谣。其唱腔丰富,通常以“打山鼓”伴唱的形式唱出来。清同治版《通山县志》载:“山壁晴光,桥间夜色,渔歌樵唱,田鼓寺钟…”,樵歌指的是山歌,田鼓则指山鼓中的栽田鼓。

通山县地广人稀,农忙时人们便集体劳动,通常会打鼓唱歌,以催工鼓劲。山鼓鼓音清脆,节奏缓急自由,鼓响歌起,满山鼓声满山歌,于是便激发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年代变更,代代相传,便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通山山歌。建国后,通山山歌等在民间得到充分的传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山歌热”在通山民间经久不衰。
    通山山歌的歌词具有情感纯朴、想象大胆和比喻巧妙等特点,生动传神,真切感人。“早晨露水打湿鞋,要等东边日头来…”“天道酬勤好年成,稻耘三遍谷满仓,五谷丰茂好收成…”。

旅游资源

通山县境内山清水秀,东有道教名山太平山,南有华中胜景九宫山,西有百洞之山大城山,北有森林公园大幕山,中有“水土乐园”富水湖及“地下长廊”隐水洞。
    在旅游业上,通山县树立“游九宫山东,玩富水湖、探隐水洞、漂太阳溪、观古民居、谒闯王陵”的旅游整体形象,形成大旅游的格局。

通山九宫山九宫山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通山县境南部的鄂赣两省交界处。北距省会武汉178公里, 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早在汉魏六朝时期,这里就有了相关人文活动,文化积淀丰厚。

九宫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宗教氛围与文化内涵溶为一体,既有江南山峰之奇秀,又具有塞北岭岳之雄伟。宋代以来,历代文人雅士钟情于此,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特别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殉难于此,使其人文历史更为厚重。九宫山以避暑名山而著称,每年7月20日—8月30日举办九宫山避暑节。
     九宫山雄奇险峻,景色迷人。春可赏花,夏好避暑,秋看红叶,冬览雪景,既有南国山峰的峻秀,又兼北国风光之壮美。来到九宫山旅游,如果是夏季,切记要记得带好有长袖的衣服,因为在山间早晚温差很大,老人和孩子需要特别的照顾,以防感冒

富水湖位于湖北省东南通山县境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脚下。

美丽的富水湖湖水清流、万顷碧波、轻舟悠悠。两岸群山造型多异,似龙、像龟形象逼真。湖边金桔满坡,苍松翠杉遍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其中最精华的风景在牛鼻孔峡谷,两岸崖壁如削,青山起伏,群峰秀丽,形态优美,旁边一座旗山崖高三百多米,色彩明丽如壁画,恰似长江“小三峡”。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不知是青山排列在岸际,还是山峰耸立在水中。站在白岩山上俯瞰富水湖,翠绿满目,峰顶岩石晶莹如玉,像天山上的雪峰,在阳光下银光闪烁,山上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是一个天然的氧吧。

太阳山太阳山地处湖北省通山县厦铺镇境内,总体面积46.6平方公里,海拔为1372米。这里植被丰富,水量充沛,气候宜人。 地处中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瀑布层叠,自然风景秀丽、壮观。山上寺庙历史悠久,传说明朝军师刘伯温病故在此。

太阳山有秀竹、平湖、原始森林和高山湿地等景观,尤其是这里的雄伟瀑布群构成了太阳山的“魂”。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就会感受到她的“幽”、“秀”、“奇”、“险”,就会感受到一种高雅的美和动静结合的美。

太阳溪太阳溪漂流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海拨1380米的太阳山山麓-厦铺镇青山村,景区交通便利,距武汉市仅120公里。

漂流河道长约5公里,落差100余米,漂完全程约需2小时,属于大落差、强刺激的双人自助漂流,漂流河道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滩多水急、跌宕起伏;河道落差大、落差陡,共有数十个2米至8米高的大落差,很多落差接近于垂直,享受极限的刺激快感又有惊无险是太阳溪漂流的最大特色。

王明璠府第王明璠府第位于大路乡吴田村1组,距县城3公里,又名“芋园”,即大而无华(非豪宅)之意。1901年王明璠因 功授受封四品“朝议大夫”,其大门额书有“大夫第”的门匾,故又呼为“大夫第”。是湖北省现存单体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清 代民宅,享有“湖北第一宅”之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王明璠府第始建清咸丰年间,建成于同治时期,是湖北仅存的“县太爷”宅院之一。民居占地达1万平方米,分为老宅和府第。老宅为王明璠父亲王松坡所建,府第即是王明璠退官回乡后修建的。

凤池山位于通山县通羊城区南侧层峦叠嶂、风姿旖旎的山峰。它以奇特的地貌、幽雅的景致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观光、休闲,是名扬荆楚的省级森林公园。多少年来,凤池山以其秀丽无限的自然风光、深厚久远的文化底蕴,成为九宫山下一处融自然美、人文美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凤池山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考古学家曾在山上发现古文化遗址,并出土石斧等新石器时代珍贵文物。

被古树掩映的村庄-曾家山曾家山,在大幕山的怀抱中,在古树绿竹的襁褓里;曾家山,在山雀啾啾声中醒来,在袅袅炊烟中生动。曾家山搭在撑天古木之间,熏陶在古风古韵之中,是通山境内唯一拥有最多古树的村落。从山下仰望, 一座贴在绿海中的村庄,仿佛一幅壁画,挂在大幕山上;从山上俯瞰,深山藏古村,不知多少年。

曾家山,古朴、古老、风尚、风情,在古代是时尚的,在今天也一定是经典的。
    春天,杜鹃簇拥,竹笋冲天;夏天,樱桃满挂,避暑天堂;秋天,红叶华盖。色彩缤纷;雪天,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雨 天,水墨作画,天然成趣;雾天,若隐若现,恍若梦中。一个古老的村庄,在时光中慢慢运行,让人畅想,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