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咸宁旅游资讯网!今天是2015年11月20日 Fri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咸宁概况 - 旅游资源

Xianning天堂在左 咸宁在右

咸宁地处华中腹地、长江中游南岸,位居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经济区的地理中心,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个“两型”综改试验区的结合地带,1998年撤地建市,现辖一区四县 一市,国土面积9861平方公里,总人口290万,坐拥1江8港、5铁10高速的交通便利,构成了咸宁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

咸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息和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咸宁文化底蕴深厚,九宫一山藏两教,三苗故园在幕阜,崇阳商 代铜鼓催征越千年,羊楼茶马古道起盛唐,三国文化、闯王文化、北伐文化、抗战文化、向阳湖文化等交相辉映。呜嘟、高筒提琴是全国独有的民间乐器,提琴戏是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

咸宁是一座物产丰富、宜游宜居的生态休闲旅游城市,荣膺中国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的美誉,享有“中国亚热带森林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的典型代表”、“全国 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之一”、“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这里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宫山、陆水湖、潜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三国赤壁古战 场、闯王陵、汀泗桥北伐战争遗址等人文景观,是华中地区休闲度假旅游胜地。54.2% 的森林覆盖率成就了咸宁“天然氧吧”,365天的优良空气指数赐予了咸宁“宜居山庄”,绿色生态已成了咸宁 的代名词。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遍及全市六个县市区。市区正在建设的占地54.6平方公里以温泉开发为主的一座旅游生态新城正在崛起,“人间瑶池、万国咸宁”名副其实。

来咸宁、沐温泉、品赤壁、登九宫、游陆水、探溶洞、赏桂竹、寻古迹……

地理环境

气候咸宁,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

方位咸宁市隶属湖北省,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享有“桂花、楠竹、茶叶、苎麻、温泉之乡”之誉。位于湖北省东南部, 地跨东经113°32′-114°58′,北纬29°02′-30°19′。

地形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区内褶皱断裂发育,形成现今地貌景观。地势南高北低,分为3个地貌区。江汉湖积冲积平原区, 位于西北部,为赤壁市茶庵岭至咸安区双溪以北的大片地区;大幕山―雨山低山丘陵区,位于中部,为通山县高湖至沙店一线以 北,茶庵岭至双溪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幕阜山侵蚀构造中山区,位于通山高湖至沙店一线以南地区。

咸宁市处于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而有之,素有“六山一水两分 田,一分土地为家园”之说。全市国土总面积98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291.7万亩,人均耕地仅1.05亩,低于全国人均1.55 亩、全省人均1.25亩的水平。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是该市的土地市情,合理利用土地特别是保护耕地在该市显得尤为重要。

咸宁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幕阜山北麓。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中段的下扬子台坪的大冶台褶带的梁子湖凹陷和咸宁台 褶束以及幕阜台拗的通山台褶束3个四级构造单元内。区内出露有元古代至新生代底层,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通城和九宫山一带。

自然资源

生物咸宁市活立木蓄积量8768293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8302520立方米,占94.69%;疏林蓄积量45516立方米,占0.53%;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2.3%。咸宁市陆生野生动物共有30目460余种,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节肢类、兽类等。两栖类共有2目 7科4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已在通山九宫山安家落户。

河流咸宁市境内有富水、陆水、金水、黄盖湖四大水系。全市有大小泉眼18244处,仅在温泉城区的月亮湾就有14处泉眼,是中国温泉之乡。流量在0.1立方米/秒以上的就有997处。全市共成热井约60口,平均日开采量约30000立方米,众多大大小小的 温泉中,“一城十二泉”最为有名。分别为:“栖凤泉”-碧桂园温泉城;“状元泉”-万豪﹒咸宁温泉谷度假区;“梦蝶泉”-三江森林温泉度假区;“太乙泉”-太乙国际温泉度假村;“逍遥泉”-楚天瑶池温泉度假村;“沸波泉”-汉商山林温泉区;“天香泉”-温泉国际酒店;“浴恩泉”-长印温泉酒店;“奔月泉”-叠水湾温泉度假区;“二乔泉”-嘉鱼山湖温泉旅游度假区;“御 风泉”-赤壁龙佑温泉度假区;“桃溪泉”-崇阳浪口温泉度假区。

交通

咸宁,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咸宁位居中部崛起“两纵两横”和湖北“两圈一带”战略规划的重要区域,是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经济区的地理中心,市域东临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倚武汉,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铁路咸宁境内分布有武广高速铁路、京广铁路、武咸城际铁路等密集的铁路线。

公路公路基本形成了以G4京港澳高速公路为龙头,以国省二级公路为主干,以县乡公路为分支的四通八达的区域公路网络体系。

水路1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贯穿着咸宁市,咸宁嘉鱼长江大桥、赤壁长江大桥以及咸宁核电码头、赤壁旅游码头等八大长江码头,使咸宁正形成中部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历史

西周成王(姬诵)时(公元前1030年-公元前993年),咸属楚鄂王封地。秦始皇(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分楚地为四郡,咸所在的江南属南郡。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孙权合东镜江夏、豫章、庐陵三郡置武昌郡,不久改称江夏郡,吴(孙权)黄武二年(223年),析沙羡西南置蒲圻县,咸先后属武昌郡、江夏郡、沙羡县。
    宋真宗(赵恒)景德四年(1007年),为避宋太祖赵匡胤永安陵讳,按《易•乾象》中“万国咸宁”与“永安”近义之意,改为咸宁县。自此,“咸宁”这方土地的域名正式确立。
    咸宁市行政建置比较晚,但境内各县(市、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区域周为楚地,隶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东汉末属东吴。
    汉初置沙羡县,咸宁、嘉鱼、蒲圻属之;崇阳、通城属南郡下隽县。
    三国时属吴,吴黄武二年(223年)置蒲圻县。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置永安镇,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升为永安县,宋景德四年(1007年)易名咸宁县。
    民国21年(1932年),通山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其他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83年8月,撤销咸宁县,设咸宁市。
    1998年6月,蒲圻市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赤壁市。
    1998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咸宁地区和县级咸宁市,设立地级咸宁市。咸宁市设立咸安区,以原县级咸宁市的行政区域为咸安区的行政区域。

文化

咸宁,历史厚重、人文荟萃。以铜鼓为代表的商周青铜文化,以赤壁之战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向阳湖文化名人村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温泉、九宫 山、陆水湖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广泛影响;民间文学艺术特色鲜明,民间歌舞、音乐、剪纸、布贴等远赴欧洲十几个国家演出和展览,呜嘟、高筒提琴是全国独有的民间乐器,提琴戏是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民间机智人物故事、民间叙事诗在全国民间文学殿堂占有重要的位置。咸宁的歌,音域宽广,格调明快,多流传于山区一带,内分高腔、平腔两种。民间舞蹈分花灯 舞、祭祀舞两种。咸宁市的民间工艺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装饰艺术四大类。

温泉文化水,灵动而充盈中的禅意;水,意化而成的自然精灵。河流、湖泊,除此之外,还有第三水,那就是温泉。

咸宁市地处湖北南部,2006年9月,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批准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自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

咸宁温泉有大量的民间传说,有地母造温泉、铁拐李拜寿温泉等神话传说。据《咸宁市地名志》记载,“咸宁温泉早在唐代 就已著称,宋时‘温泉沸波’已入‘淦川八景’,相传宋仁宗赵祯南游时曾到来此(温泉镇)洗过温泉澡”。除了温泉的历史文 化,咸宁温泉以保健养生为主的健康文化同样深厚久远。1938年侵华日军驻扎咸宁,在淦河边建起一个温泉疗养所。1945年日军 投降后,国民党军队第十一师沿袭使用该疗养所。咸宁解放后,解放军就地改扩建成一九五医院,其设立的“理疗科”主要就是 用温泉水治疗风湿病和皮肤病,一直延续至今。

咸宁温泉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各县市区均有分布。水质类型以硫酸钙、重碳酸钙和重碳酸钠型为主,水质清澈、无色、无沉淀物,感官好,含有丰富的硫、氡、锶、氟等微量元素,温泉水温度介于27℃至64℃,全市各地温泉中的矿物组分含量各异,极具医疗保健价值。地下热泉均以上升泉群形式出露,部分钻孔揭露后成为自溢井,水位、温度、水质情况变化仅在一定范围内 波动,较为稳定。受人为开采的影响,水位波动范围一般在2.0m以内,主要呈现出5~9月水位相对较高,12~2月水位相对较低的特征。

温泉从石洞中涌出,蜿蜒流淌在湖畔山间,便有了“人间天堂”的感觉,可以让你暂时忘却纷纷尘世,享有一份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的悠闲惬意,在泡汤时享受风景,在自然中放松心情,感受到“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
    咸宁温泉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各县市区均有分布。水质类型以硫酸钙、重碳酸钙和重碳酸钠型为主,水质清澈、无色、无沉淀物,感官好,含有丰富的硫、氡、锶、氟等微量元素,温泉水温度介于27℃至64℃,全市各地温泉中的矿物组分含量各异,极具医疗保健价值。地下热泉均以上升泉群形式出露,部分钻孔揭露后成为自溢井,水位、温度、水质情况变化仅在一定范围内波

文化宝藏

从历史走向未来-脚盆鼓
击鼓而战、击鼓而歌、击鼓而舞,这时鄂南文化艺术领域的一枝奇葩——盆鼓。盆鼓,又称“脚盆鼓”,因其形状如盆而得名。广泛流行于赤壁一带的乡村。据史料记载,在远古的商、周时代,先民们击木、击盆、击鼓而歌,行成了脚盆鼓的雏形。相传三国赤壁之战时,盆鼓在孙刘联军中还发挥过不小的作用。现在,脚盆鼓作为咸宁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已入选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挟滚滚长江、看三国赤壁、拥梦里水乡、走千年古道…….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你可以触摸到穿越千年的三国情怀。

拨动历史的脉搏-拍打舞
“干完活,歇歇火,拍拍打打呀咿子哟。我拍你,你拍我,拍走辛苦就快活……”在咸宁民间,这些拍打舞的歌词已流传了数百年。如今,拍打舞已被列入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拍打舞是鄂南民俗中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由民间男女老少擅长的“拍打游戏”而来,流行于咸宁通城、崇阳等地。它源自青年男女在劳作休憩之时,互相拍打对方身体的不同部位,逗趣取乐,并 伴有风趣的戏谑、科诨,给人以轻松与愉悦。

稀有的艺术奇葩-提琴戏
一个稀有文化物种,在光怪陆离的现代艺林,奇特地芬芳着,这就是咸宁崇阳提琴戏。在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提琴戏,是独具特色的一枝奇葩。据说,它源自岳阳花鼓戏,在崇阳改造嫁接生根,直到枝繁叶茂。花鼓戏的主要乐器是琵琶,但崇阳人改造创新,制成了提琴。提琴戏有特有的唱腔,是鄂东南、湘北及赣北等地区广为流传的梁山调与崇阳地方小调结合,形成具有崇阳地方特色的剧种。

月宫飘下的芬芳-打桂花
咸宁大规模种植桂花始于唐代,盛于清朝。咸宁是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交融之地。古老的月亮崇拜与当地桂花种植习俗的结合,催生了独有的“嫦娥文化”现象。在“杠春神”民俗活动中,嫦娥崇拜取代了“春牛”的中心位置,守月华、祭嫦娥、拜月、桂花撤帐等风俗活动,打破了汉族地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传统习俗,为咸安独有。“打桂花”是流行于咸安区的民间舞蹈,其基本动作来源于桂乡花农们收获桂花时的农事活动。由于贴近生活,这从天宫来到人间的艺术,成为农民喜闻乐见的保留节目。

从战场走向田间-山鼓
山鼓,流行于通山等地,是一种古老的农事鼓乐。山鼓又称“单鼓”或“胆鼓”,其形椭圆如胆,有“击鼓驱百邪,庶民胆如虎”的传说。已入选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表明,山鼓早在明、清至民国时期就普及并走向鼎盛。现在,山鼓迎来了继承、创新及保护阶段,并从田间地头走上了艺术舞台。

黄土捏出的天籁-呜嘟
约2000年前,一个咸宁嘉鱼的牧童,用脚下的泥土,捏成世界上第一个泥哨子,这就是被称之为“天籁之音”呜嘟的前身。起初,呜嘟为牧童用作唤牛,后经历代改进,成为了一种乐器,一直流传于长江中下游。如今,呜嘟在演奏之外,亦广泛得到文博、收藏、旅游爱好者的青睐,成为最具湖北特色的古代乐器和艺术藏品之一。

源自商周宝物-崇阳铜鼓
1976年与崇阳县白霓镇出土,是当今出土时代最早、体重最大的青铜鼓,有相关报道称之为“商代饕餮纹青铜鼓”。铜鼓由鼓冠、鼓身、鼓座三部分组成。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楠竹风采成于纸-黄龙牮纸
据史料记载,北宋初年,湖北省通城县麦市镇沿用汉代作坊始产火纸。黄龙牮纸以楠竹为原料,纸张色泽淡黄,细腻平滑,吸水力强,不仅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 祭祀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传承与融合的佳品-通城打锣腔
通城打锣腔源于天沔花鼓戏,清同治年间由天沔灾民王耍儿传入,与本地戏曲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打锣腔。用当地方言演唱,以“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作为主要特色。2013年“ 通城打锣腔”被湖北省列为全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唱出劳动人民之歌-通山山歌
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谣。通山县地广人稀,农忙时人民便集体劳动,通常会打鼓唱歌,激发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随着年代 变迁,逐渐行成了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

民族风俗

划龙舟史书记载,划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划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端午节前后,嘉鱼各乡镇都会举行龙舟大赛,以这一传统活动来庆祝传统佳节。

打桂花每逢仲秋季节,在享誉中华的桂花之乡——咸安,漫山遍野都能看的一群群装红着绿的男女,他们拉着布棚,手执长 竿,攀上桂树,或摇曳枝头,或持杆击花,呈现出一幅花农喜采桂花的丰收景象。朵朵花瓣飘落在洁白的布棚上,阵阵花香随风 飘散在百里内外,如堆金叠玉,似溢彩流香,好一幅“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画面!

祭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咸安区大屋雷的花农们为求雨会祭月。据说,有雨水时桂花花瓣更容易被打落,所以人们期盼采 花期下毛毛雨,桂乡人称“桂花雨“。这种活动后逐渐行程中秋节的《守月华》。

舞龙舞狮舞龙:人民在喜庆的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于 九节龙飞、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舞狮: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 他一些庆典活动,都会舞狮助庆祈求吉利,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已狮舞前来助兴。

旅游资源

咸宁,山灵水秀,生态优良。咸宁山清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森林覆盖率56%,优良空气指数365天,是全国首批5个旅游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中国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火红地区旅游休闲度假胜地,闻名遐迩的中国香城泉都、核电新城、桂花之乡、茶叶之乡、楠竹之乡,秀美的山川使她增添了绰约的风姿。

九宫山风景区九宫山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城东南。横亘鄂赣边陲的幕阜山脉中段,是湖北省六个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也是中国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天然大氧吧。有“清凉世界”,“养生福地”,“度假仙境”的美誉。盛夏季节日平均气温21℃左 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0℃。夏天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后似秋、晚如初冬,气候条件与庐山相比毫不逊色,素有“天下第一爽” 之称。

九宫山雄奇险峻,数十条瀑布飞流直下,景色迷人。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看红叶,冬览雪景,既有南国山峰的峻秀,又兼北国风光之壮美,是华中地区闻名的避暑游览胜地。
    九宫山滑雪场位于秀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铜鼓包东部区域。区内为典型的山地气候类型,夏凉冬冷,其中冬季年均降雪期可达90天,适宜开展冬季冰雪旅游活动项目。

隐水洞风景区隐水洞位于鄂南山区、享有湖北核电之都的通山县境内,在著名的避暑山庄九宫山下,最美的乡村湖泊富水湖 畔,这里青山绿水环抱,风景秀美可餐。2009年隐水洞景区已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验收挂牌。

“神奇隐水洞,十里水画廊”。隐水洞将向游客展示鬼斧神工的神奇精彩和动人心弦的故事。景物如玉琢精雕,洞中仙境惟妙惟肖;潺潺流水,碧潭清澈,轻舟荡漾,飘飘欲仙;宏大的钟乳群体造型别致,在荧光闪烁下流光溢彩,华丽胜似天宫;当乘坐洞内火车在迷宫中穿行,好似神仙下凡,梦幻无穷;罕见的洞穴生物,犹如外星来客,与人共舞,独特景观让您大饱眼福。百闻不如一见,洞中一游,将使您终身眷念,获益匪浅。

赤壁古战场风景区古战场赤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赤壁市境内。公元208年,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巧借一夜东风, 在这里吹灭了曹操独霸天下的梦想;雄姿英发的周瑜,智用一场烈火,点燃了赤壁千秋不息的辉煌。

三国赤壁古战场主要景点有:历经千年风雨的“赤壁”摩崖石刻;雄姿英发的周瑜雕像;诸葛亮设坛祭风的“拜风台”;庞统阅兵处的“凤雏庵”。另有翼江亭、望江亭、赤壁大战陈列馆、赤壁碑廊、千年银杏、金城、土城、神武台等五十多处人文自然景观,是三峡旅游线与三国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天上人间-瑶池温泉传说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被称为“瑶池”,是个美丽的仙境,充满浪漫和诗意;咸宁自古就有“人间瑶 池,万国咸宁”的美称。

楚天瑶池温泉度假村是标准国家AAAA级度假景区、四星级酒店。坐落在风光秀美的淦河之畔,依潜山北坡自然地势修建而成,总占地面积50亩。距武汉市区82公里,交通便捷。瑶池温泉,五星品味,至尊享受。是集天然度假温泉、园林别墅、星级客房、特色餐饮、康乐休闲、洗浴桑拿、理疗养生、商务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村。度假村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设计新颖,气势恢弘,以原生态、园林式露天温泉为最大特色。

太乙温泉 国家AAAA级景区太乙温泉,充满浓郁的东南亚异国风情,环境清新、格调优雅,设有72个露天温泉泡池,数十种特 色温泉。投资规模大、规格档次高、配套设施设备完善,享有“华中首家国家AAAA景区森林式露天温泉”的美称。温泉公园日接待 3000余人。

在这里,泡汤已化身为提升心灵的养生艺术:加味泉让您享受埃及艳后也垂涎的牛奶泡浴;花瓣泉任您闻尽百花之香,醺然入浴;本草泉则以流传五千年的药浴为您养生;石板温泉更让您享受温热云石的舒体之效。

梦蝶泉三江•森林温泉度假区是按国家“AAAA”级景区、五星级酒店标准建造的,集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养生娱乐、中外 贵宾接待为一体的综合型大型度假区,整体规划为温泉旅游、五星酒店、商业街、酒店式公寓、休闲别墅等项目,总占地面积300 多亩,由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旗下湖北三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巨资开发。三江森林温泉度假区三江•森林温泉度假区温泉项目座落在 著名的“桂花之乡” --湖北省咸宁市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麓、紧邻淦河,依山而建70多个露天泡池及情趣汤屋,融合山地、森林、 温泉、桂花、楠竹等原生态资源,是目前华中地区唯一具有森林特色且最大规模的温泉度假区,意欲打造“东方模式、御式服务、 情字风格”的温泉经营典范。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汀泗桥镇,咸宁市中心镇,咸安区“南大门”,因始建于1247年的湖北省最古老的石拱桥——— “丁 四”桥而得名,2008年获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1926年,北伐战争汀泗桥之战闻名中外,镇内的北伐遗址1988年被列为 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一个是马家山,另一个是塔垴山。京广铁路从这两座山山脚下穿过。建有大门楼、烈士纪念亭、碑、墓及陈列室,周边设有护栏。整座山柏树撑天,树木成排,花草成片,绿化规划布局合理。遗址大门和烈士纪念碑、亭的建筑风格,设计容为一体,门楼采用绿色花岗石,铁门用铸铁和方管烧接而成,门楼顶部有叶剑英亲笔题词“北伐先锋”楷体字样。

李自成墓李自成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墓碑上书“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题, 墓后高处耸立着下马亭,附近还有落印荡、激战坡等遗址。南虹桥在通城县城东南16公里鲤港河上。因形若长虹坐落塘湖之南而 名。清咸丰七年(1857年)建,为邑中著名石桥之一。青石叠砌,五拱并置,长40米,高5米,宽5米,设计大方,结构坚实,卓 跞宏伟。经历百余年风雨,迄今依然如故。

墓碑上书“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题,墓后高处耸立着下马亭,附近还有落印荡、激战坡等遗址。 由门楼、墓冢、祭台、陈列馆组成,收藏有李自成生平、特殊资料和金马镫等珍贵文物。

小桥•流水•人家-刘家桥独孔,拱形,青石累积,廊亭,龙凤八卦图,青瓦盖顶,方孔花格拦护墙,它叫刘家桥。它不似 武汉长江大桥之雄伟,亦没有苏州拱桥之秀美,少了卢沟桥的历史,更比不上西湖断桥的浪漫。但它质朴,如同小家碧玉。四百多 年的历史,岁月沧桑,斑驳的石板,承载了多少孩提的欢笑;剥落的拦护墙,倚靠过无数情人的遐想。它静立在白泉河上,苍劲而 厚重,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漫长历史变迁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岁月荏苒,白泉河静静流淌,没有波涛汹涌,没有惊涛拍岸,只有河水清冽,于是水车也跟着慢悠悠地翻卷着图腾。河岸杨柳依依,远处青山翠竹环绕。

陆水湖陆水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的赤壁市境,。因三国东吴大将陆逊在此驻兵屯田而得名。陆水湖岸 线曲折,水质清澈碧绿,水中岛丛出没,800多个裴翠岛屿星罗棋布,形态各异。有“湖北千岛湖”之美誉,先后被国务院、国家 林业部、国家旅游局审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陆水风景名胜区由千岛湖水岛景群、雪峰山 竹林景群、花园坡山林景群、芳世湾生态景群、五洪山温泉景群、三国赤壁古战场景群组成。主要景观集中在陆水湖及雪峰山。

世外桃源般的村落-通山宝石村宝石村位于湖北省咸宁通山县城南25公里处的闯王镇。发源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宫山, 太阳山的宝石河从宝石村流过,把村落分隔成南、北两岸,因河床积满卵石,故名宝石。

这个古村落的大小街巷,大多都是用鹅卵石铺成,走在这样的街巷中,犹如在乡村的画卷中徜徉,让人留连忘返,是领略古居 风采与摄影采风的绝佳地点。村子里不时有游客光临,天井或小巷里传来欢笑声和快门声,打破村里的宁静。舞动的红衫,摆动长 裙,在青砖布瓦、雕梁画栋间跳动。
    这些明清民居建筑风格上融合南北,连贯东西,而又自成一体;建筑技艺上独特精湛,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题材广 泛,构图新颖,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堪称明清时期汉族民居建筑奇葩。比较著名的有王氏老屋、 成氏宗祠、老宗屋、大夫第、宝石古民居、焦氏宗祠、周家大屋、谭氏宗祠等。